來源:山西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更新時間:2021-06-10
6月10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山西省“十四五”規劃各專項規劃系列解讀新聞發布會的第五場發布會,主題是新技術專項規劃。省科技廳副廳長張克軍,太原理工大學副校長、清華大學電機系學術委員會主任、教授孫宏斌,山西農業大學(省農業科學院)副校(院)長、教授李宏全,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炭材料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陳成猛,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研究所研究員張彩云,深入解讀《山西省“十四五”新技術規劃》主要內容并回答記者提問。
馬學英:
記者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
今天,省政府新聞辦舉行山西省“十四五”規劃各專項規劃系列解讀新聞發布會的第五場發布會,主題是新技術專項規劃。我們邀請到省科技廳副廳長張克軍,太原理工大學副校長、清華大學電機系學術委員會主任、教授孫宏斌,山西農業大學(省農業科學院)副校(院)長、教授李宏全,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炭材料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陳成猛,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研究所研究員張彩云,請他們深入解讀《山西省“十四五”新技術規劃》主要內容并回答各位記者的提問。
首先,請省科技廳副廳長張克軍介紹相關情況。
省科技廳副廳長
張克軍:
各位新聞界的朋友們: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山西省科技廳,感謝各位長期以來對山西科技創新工作的關心、支持,也感謝大家對我省新技術發展的關注。今天我向大家簡要介紹《山西省“十四五”新技術規劃》(以下簡稱《新技術規劃》)。
一、關于規劃起草背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盡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這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也是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關鍵。新技術在我省推進“六新”突破中處于最核心的位置,打贏新技術攻堅戰,對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二、關于規劃編制過程
規劃編制過程中,我們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統籌技術攻堅的重點領域,在關鍵核心技術謀劃上,著力突出兩個方面,一是“敢于問鼎科技前沿”,二是加快產業技術的持續迭代創新。我們把山西省黨政代表團與科技部會商和赴中科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對接確定的關鍵技術攻關全部納入規劃。在編制過程中,始終堅持高標準謀劃、高效率推進、高質量把關。自規劃編制以來,我們組織各種專家座談、討論、咨詢活動30余次,邀請各界專家、學者超過150人次。廣泛征求11個地市、各省直部門、高校、院所等數十家單位的意見,對其中的共性、重點建議進行了認真研究吸納。
三、主要內容及特點
《新技術規劃》主體圍繞信創、大數據、半導體、碳基新材料等“14+N”個重點產業和領域,通過分析產業區域分布、產業鏈延伸路徑、技術發展路線,從而明確新技術突破重點方向,形成推進新技術創新的體系化布局,針對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成果轉化3個關鍵環節進行攻關的一體化設計、創新要素一體化配置、產學研一體化部署。
規劃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發力:
第一,加快現有成熟新技術產業化。圍繞信創領域、半導體領域等成熟新技術,加強產業化應用研究,加快配套資源要素,加速推動新技術轉變為現實生產力,助力產業高質量高速度發展。
第二,大力推動研發階段的新技術進入小試、中試。圍繞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三研究院的高速飛行列車項目,華為智能礦山創新實驗室的智能采掘國產化體系項目等,依托企業、科研院所、高校等機構,創新建設模式,加強人員、經費等政策支持,加快建設一批在全國有影響力的小試和中試基地,全力推動新技術轉化為科技成果。
第三,加大科研攻堅階段的新技術研發力度。圍繞量子科技、碳基新材料等處于攻堅階段的新技術,加大科研要素保障力度,強化應用導向,加快推動量子通信、量子計算、引力波、薄膜電子器件等科研項目研發進度,力爭早日實現技術突破,為我省產業換道領跑奠定技術基礎。
第四,著眼世界前沿領域,根據國家未來發展戰略,結合山西實際,凝練立項一批重點新技術課題。聚焦深空深海、生物醫藥、AI等前沿戰略領域,聚力一流研發項目,在國家戰略中體現山西作為、確立山西地位。比如,圍繞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戰略部署,立足我省能源產業優勢,開展新能源裝備、智能電網、儲能等關鍵技術研究;按照國家種子戰略要求,發揮我省產業基礎和技術優勢,開展種質資源創新技術研究等。
第五,加強與央企、國家科研機構、高校的科研合作,推動更多新技術落地山西。堅持兼容并蓄、借力發展,加快推動我省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科院及相關企業合作的城市能源互聯網等技術項目取得突破。同時,依托已有合作平臺和合作機制,推動新材料、信創、大數據等領域更多新技術在山西科研攻關、轉化落地。
第六,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通過引進技術,依托核心龍頭企業發展一批新技術。比如,圍繞信息存儲產業鏈,依托大地紫晶公司全力突破新一代全息光存儲等關鍵技術;在農產品深加工領域,依托藍頓旭美公司加速拓展薯類深加工技術等。
第七,在產業化推進過程中,依托重大創新平臺催生一批新技術。比如,依托籌建中的國家超級計算太原中心、引力波大科學裝置,以及國家重點實驗室等重大科研平臺,在建設、評選、運營過程中衍生一批新技術需求或科研方向。
我就介紹到這里,再次感謝各位新聞界的朋友。
馬學英:
謝謝張克軍廳長的介紹。
接下來,開始回答記者提問。按照慣例,請各位記者在提問前先通報所在新聞單位的名稱。
山西日報記者:
碳達峰、碳中和是國家重大戰略,請問山西省“十四五”新技術規劃如何體現科技支撐引領碳達峰碳中和?
太原理工大學副校長、清華大學電機系學術委員會主任、教授
孫宏斌:
謝謝這位記者的提問,我覺得這是山西省“十四五”新技術規劃的一大特色。
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兩院院士大會上強調“科技攻關要堅持問題導向,奔著最緊急、最緊迫的問題去”。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是黨中央經過深思熟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我國當前和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國家最緊急最緊迫的重大問題之一。山西省“十四五”新技術規劃全面支撐引領“雙碳”戰略,具有以下五個方面鮮明特點:
一是緊迫性?!笆奈濉笔翘歼_峰、碳中和的關鍵期、窗口期?!半p碳”目標的實現,能源行業是主戰場。山西省作為傳統能源大省,作為全國能源革命綜合試點省,“雙碳”目標使命重大、挑戰巨大,責無旁貸,時不我待。規劃緊密圍繞“雙碳”目標,響應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部署了一系列科研任務。
二是系統性。規劃對新能源創新鏈進行了精心而系統的謀劃。例如新能源材料領域,有儲能新材料、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電極材料;新能源裝備領域,有光伏、風電、生物質、儲能裝備、新能源汽車;新能源網絡領域,有智能電網、能源互聯網等部署,關鍵技術布局的系統性強。
三是協同性。規劃體現了總書記提出的“新基建、新技術、新材料、新裝備、新產品、新業態”要求,同時,與省內已經出臺的“新基建、新材料、新裝備、新產品、新業態”五個專項規劃相互支撐,“六新”協同推進。
四是實操性。規劃不但有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還有產業技術區域分布圖、產業鏈圖、產業技術路線圖和項目清單,各項技術項目化、具體化,可操作性強,有助于推動創新鏈和產業鏈的融合發展。
五是務實性。規劃根據我省作為煤炭能源大省的資源稟賦,專門提出研究碳基新材料技術,化燃料為材料;深化研究非常規天然氣技術,重點攻關“三氣共采”、深部煤層氣勘探開發、多煤層合采以及煤層氣分級利用等,提高非常規天然氣在我省一次能源結構中的占比;深化研究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技術,重點發展安全綠色開發與資源化利用、高效燃燒與低碳智能發電、煤炭分級轉化與多元產品開發等技術;深化節能環保技術,重點研究CO2低能耗大規模捕集和各類節能技術等。
最后,我想說的是,在《新技術規劃》中,特別強調“一流”人才是關鍵?!半p碳”目標對于我省是重大挑戰,亟需匯聚一大批全國乃至全球一流人才隊伍,服務于我省的能源革命。
謝謝!
山西農民報記者:
“十四五”新技術規劃對未來五年我省現代農業科技發展是如何布局的?
山西農業大學(省農業科學院)副校(院)長、教授
李宏全:
謝謝您對農業和農業科技工作的關注。
習近平總書記三年兩次視察山西,指出我省農業發展要走有機旱作的路子,山西農業的出路在于“特”和“優”,為山西現代農業發展指明了根本路徑和前進方向。近年來,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頂層謀劃、高位推動,圍繞有機旱作農業和現代農業發展作出系列部署,在“十四五”新技術專項規劃中,專節編制了“有機旱作農業和現代農業技術”,規劃部署有機旱作農業和現代農業技術未來發展,對于我省突破一批農業關鍵核心技術,形成一批標志性核心成果,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探索依靠科技創新驅動現代農業發展的新路徑、新模式,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有力科技支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有機旱作農業是用現代農業的理念和技術改造升級傳統旱作農業生產,在農業提質增效的可持續發展中融入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因此,加快發展有機旱作農業,是我省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展現代農業的根本路徑?!缎录夹g規劃》圍繞有機旱作農業和現代農業技術,設計了一個目標、八個重大任務和三圖一清單。
一個目標是:到“十四五”末,實現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顯著提升,有機旱作、功能農業等原始創新成果在國際上產生影響,在現代農業重大基礎理論、前沿核心技術等方面取得一批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成果;農業綜合效益和產業競爭力顯著提升,建設好晉中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農業高新技術企業,形成帶動性強、特色鮮明的農業高新技術產業集群;農業創新平臺基地和人才隊伍建設水平顯著提升,建成一批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基地,培養一批農業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農業科技創新體系效能顯著提升,建成創新主體協同互動和創新要素順暢流動、高效配置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
八個重大任務是:現代種業創新、旱作技術創新、現代農業裝備創新、農產品深加工、強化平臺支撐、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建設晉中國家農高區(山西農谷)、壯大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等八個方面的重大任務,每項任務立足實際、面向未來,具有很強的科學性、指導性、操作性。
三圖一清單是:有機旱作農業和現代農業產業技術區域分布圖、有機旱作農業和現代農業產業鏈圖、有機旱作農業和現代農業產業技術路線圖、有機旱作農業和現代農業產業新技術項目清單,對技術分布區域、產業鏈、技術路線、技術項目進行了清晰呈現,充分體現了目標導向性和規劃精準性。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在碳基新材料領域,我國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十四五”期間我省將如何布局?
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炭材料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陳成猛:
謝謝您對碳基新材料科技工作的關注,這個問題非常好。
2020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了2021年的八項重點任務,其中就包括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一方面,針對產業薄弱環節,包括關鍵基礎材料“卡脖子”等問題,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另一方面,在產業優勢領域精耕細作,搞出更多獨門絕技,產生以點帶面的積極效應。
碳基新材料作為先進材料領域的重要門類,在航空航天、新能源、智能電網、軌道交通、電動汽車、電力電子和節能環保等產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對于保障國防安全、支撐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戰略意義。
一方面,在碳纖維、石墨、瀝青、活性炭和炭黑等基礎碳材料領域,部分低端產品在我國已出現產能過剩問題,然而其中的高、精、尖端品種卻還大量依賴進口,亟需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進相關材料國產化,保障產業鏈和供應鏈安全。
另一方面,在石墨烯、碳納米管、碳量子點、碳氣凝膠和納米金剛石等前沿碳材料領域,我國處于與國際并行乃至領跑的狀態,亟需推進相關材料的低成本大規模制備,開拓應用場景,實現商業化應用,從而搶占新興產業的制高點。
在碳基新材料領域,我省擁有深厚的研發積淀,良好的產業基礎,和特色的資源稟賦。我省“十四五”規劃面向國際前沿、國家戰略和山西轉型發展,聚焦碳纖維、特種石墨、石墨烯和專用功能炭等重點和特色領域,開展共性關鍵科學和成套核心技術的研發攻關。通過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打造從基礎材料、制品器件到終端應用的技術創新鏈,形成山西材料+系統應用的一體化解決方案,努力破解碳基新材料領域關鍵品種的“卡脖子”難題,打破國外對我國技術、設備及產品的封鎖。規劃集應用基礎研究和高技術開發于一體,著力打通碳基新材料從實驗室、中試向產業化的發展通路,提升技術成熟度,促進成果轉移轉化,努力將山西在碳基新材料領域的“技術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
按照省委提出“努力把新材料產業打造成為我省轉型發展的支柱產業”的思路,規劃統籌研發布局和平臺資源,組建高水平研發攻關創新團隊,啟動建設碳基新材料山西省實驗室,推動申報國家級重點實驗室。推進碳基新材料關鍵核心技術持續創新,開發多品種、高附加值的系列碳基新材料產品。通過營造多方協同、利益共享、良性互動的創新生態圈,實現材料設計、工藝開發、裝備研制和應用推廣的集群式突破。重點培育一批高科技領軍企業,引領傳統炭材料塊狀經濟向現代炭材料產業集群轉變,打造中西部“碳谷”,助推山西煤炭、焦化和碳素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促進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黃河新聞網記者:
政府部門和產業界空前關注半導體產業,請問山西省“十四五”新技術規劃是如何推動半導體產業技術創新發展?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研究所研究員
張彩云:
謝謝您的提問,雖然山西省半導體產業基礎相對薄弱,但山西省非常重視半導體產業,把其作為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抓手之一?!笆濉币詠?,全省半導體技術創新能力持續提升,多項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其中SiC單晶材料及生長裝備打破國外技術壟斷,解決了“卡脖子”難題,呈現非常好的發展勢頭。
“十四五”期間,山西省更要抓住半導體產業大發展機遇,堅持非均衡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按照“面向國際前沿、融入國家戰略、支撐山西省轉型發展”三個維度,做大二代半導體、做強三代半導體、搶灘四代半導體,規劃了半導體產業“9-3-20”發展布局:
“9個創新平臺”:在國防科技工業微組裝技術創新中心、電子動態測試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等省部級半導體技術創新平臺基礎上,著力打造半導體器件與系統山西實驗室、碳基薄膜電子研究院等9個國內一流的半導體產業高端創新平臺,力爭在半導體領域實現“卡脖子”技術突破和彎道超車。
“3大技術領域”:在現有國際領先SiC單晶材料制備技術、國內領先半導體封裝關鍵設備研發技術基礎上,持續開展半導體新材料、芯片及器件、半導體制造裝備3大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重點布局三代半導體材料、碳電子材料等產業技術領域,加快形成一批重大科研成果。
“20個人才團隊”:積聚國內外科技創新資源,組建光刻機用激光器、量子光學與光量子器件等20個半導體產業高水平人才團隊,打造有世界影響力的半導體產業戰略科技力量。
到2025年,力爭舉全省之力,創建半導體產業一流生態環境,提升全產業鏈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重點建設中國電科(山西)電子信息產業園、忻州市半導體產業園等產業基地,發揮龍頭企業的引領作用,占據半導體技術中高端,成為半導體產業鏈關鍵環,打造山西品牌,助力山西進入半導體技術創新領域的國家級領先方隊。
馬學英:
非常感謝省科技廳、太原理工大學、山西農業大學、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研究所等5位負責同志和專家出席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也非常感謝各位記者朋友對我們工作的大力支持。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