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山西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更新時間:2021-12-07
8月26日上午,省政府新聞辦舉行山西省“十四五”規劃各專項規劃系列解讀新聞發布會的第十一場發布會,主題是山西省“十四五”人力資源開發、教育改革發展規劃。省人社廳副廳長吳海亮,省委教育工委委員、省教育廳副廳長李金碧,省人社廳職業能力建設處處長張國旺,省人社廳專業技術人員管理處處長孫四軍,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處長張愛萍,省教育廳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處處長韓瑞勇,深入解讀《山西省“十四五”人力資源開發、教育改革發展規劃》主要內容并回答記者提問?!?/p>
馬學英:
記者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今天上午,省政府新聞辦舉行山西省“十四五”規劃各專項規劃系列解讀新聞發布會的第十一場發布會,主題是山西省“十四五”人力資源開發、教育改革發展規劃。我們邀請到省人社廳副廳長吳海亮,省委教育工委委員、省教育廳副廳長李金碧,省人社廳職業能力建設處處長張國旺,省人社廳專業技術人員管理處處長孫四軍,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處長張愛萍,省教育廳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處處長韓瑞勇,請他們深入解讀《山西省“十四五”人力資源開發、教育改革發展規劃》主要內容并回答各位記者的提問?!?/p>
首先,請省人社廳副廳長吳海亮進行解讀?!?/p>
省人社廳副廳長吳海亮:
各位新聞界的朋友們: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山西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感謝各位長期以來對山西人社事業的關心、支持。同時,也感謝大家對我省推動人力資源開發和教育改革發展的關注,借此機會,我就《山西省“十四五”人力資源開發、教育改革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向大家作簡要介紹?!?/p>
一《規劃》起草背景
促進人力資源開發、持續推動教育改革,是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重要體現,是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大舉措。省委、省政府立足我省“十四五”轉型出雛型戰略目標,著眼產業布局結構對人才的廣泛需求,打破常規、務實創新,提出統籌推進資質教育和學歷教育兩大領域,加快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推動山西高質量轉型發展的明確要求,為《規劃》編制提供了指引、奠定了基礎?!?/p>
二《規劃》編制過程
《規劃》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和關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論述為根本遵循,堅持黨對人才和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以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充分考慮了我省人力資源開發和教育發展現狀與短板,針對性地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的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規劃》編制期間,邀請國家人事科學研究院、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省社科院、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等多家機構相關專家學者參與規劃編制,經過調研、座談、論證等多個環節,廣泛征求了相關部門的意見和建議,并與國家和我省“十四五”規劃《建議》《綱要》做到了有效銜接,確?!兑巹潯钒l展重點、目標任務、重要舉措既各有側重,又互為支撐、互為促進,保證了《規劃》的前瞻性、科學性、可行性?!?/p>
三《規劃》的主要內容
《規劃》文本由11章48節構成,以“錨定一個目標、堅持兩項改革、聚焦五個領域、實施三大舉措”為主線,明確 “十四五”時期我省人力資源開發和教育改革發展的總體思路、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p>
一是錨定“為山西實現高質量轉型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這一根本目標,從服務山西轉型發展出發,充分考慮“六新”突破、14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建設等重大戰略的人才需求,將教育和培訓作為人力資源開發的基本途徑,將統籌推進學歷教育和資質教育作為人力資源開發的主要手段,堅持引才與育才并舉、用才與留才并重,著力消除體制機制障礙,促進人才“活力”競相迸發、教育改革提質增效?!?/p>
二是堅持“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和教育體制改革”,聚焦改革開放、制度開放,全面深化基礎性、牽引性、戰略性重大改革,破解制約教育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補齊制度短板,構建科學高效的人才管理體制,充分激發人才創新創造創業活力,營造良好的人才發展環境?!?/p>
三是聚焦“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技能富民戰略、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五大領域,設定了23項主要指標。提出:全面提高基礎教育質量,完善和優化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推進基礎教育高水平發展;深入推進高等學校分類發展,努力提升高等學校教育質量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能力;構建與經濟社會發展和深化教育改革相適應的新時代職業教育體系,實現職業教育全面振興;實施技能富民戰略,把抓技能提升作為促進高質量就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根本舉措;創新人才引進機制,優化人才發展環境,暢通人才流動渠道,吸引更多人才來我省創新創業?!?/p>
四是通過“加快和擴大教育對外開放、打造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深化重點領域教育綜合改革”三項舉措,推動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教育開放格局逐步形成,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加快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高效的教育制度體系?!?/p>
五是從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工作機制、落實經費保障、強化考核評價4個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進一步明確了部門職責,為規劃的順利實施提供了有力保障。謝謝!
馬學英:
謝謝吳海亮副廳長的解讀?!?/p>
接下來,開始回答記者提問。請各位記者在提問前先通報所在新聞單位的名稱?!?/p>
經濟日報記者:
目前,我省正處于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期,對高等教育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對科學知識和優秀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烈。請問“十四五”期間我省高等教育如何圍繞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大局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省委教育工委委員、省教育廳副廳長李金碧:
感謝您的提問。地方高等教育是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源泉,在人力資源開發中具有戰略性地位。根據人才培養周期長的特點,高等教育必須超前識變、積極應變、主動求變?!笆奈濉逼陂g,我們將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目標,優化布局結構、加強內涵建設,構建起具有山西地域特色、能夠支撐起全方位高質量發展的高等教育體系《規劃》中主要有以下五方面舉措:
一是完善高等學校分類發展體系。支持山西大學、太原理工大學和中北大學率先發展,爭先進位,提升綜合實力,打造高等教育發展的“旗艦店”“領頭雁”。支持其他博士授權高校加強優勢學科建設,提高本科教育質量,提升科學研究水平和服務能力,特色發展,進入全國同類高校前列。推動其他新建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面向區域和行業發展需要,培養“留得下、用得上”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p>
二是調整優化高等教育布局結構。目前“十四五”時期高等學校設置規劃編制工作已經啟動,我們將立足我省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新格局、新要求,堅持總量調節和結構優化并重,圍繞“六新”突破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不斷調整優化高等教育布局結構、層次類型和學科專業結構。穩步建設本科層次職業技術學校,鼓勵在高校內設置現代產業學院、未來技術學院。建立健全專業動態調整機制,加強學科專業一體化建設,推動專業建設換擋升級?!?/p>
三是全面推進本科教育振興。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以本為本,推進“四個回歸”。深化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改革,推動“課堂革命”,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加強新工科、新農科、新醫科、新文科建設,積極探索跨專業、跨學科、跨院系、跨學校人才培養新機制。深入實施一流專業建設和一流課程建設兩個“雙萬計劃”以及六個“卓越人才培養計劃”,全面營造“質量文化”,讓管理嚴起來,教師強起來,學生忙起來,質量高起來?!?/p>
四是深化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實施“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完善科教融合育人機制,鼓勵高校依托大團隊、大平臺、大項目支撐高質量研究生培養,提高學術學位研究生知識創新能力。啟動“產教融合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建設計劃”,強化產教融合育人機制,提升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創新能力。推動各培養單位進一步完善課程設置,優化課程體系,加強教材建設,創新教學方式,提高各類研究生的綜合素養?!?/p>
五是加強創新創業教育。持續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將創新創業教育全方位深層次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推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化、項目化、普遍化,打造創新創業金課,推動科研項目和科研基地向大學生開放,立項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把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和“青年紅色筑夢之旅”作為引領“創新創業教育”的“火車頭”“風向標”,積極搭建大學生創新創業平臺,進一步提升高校雙創項目孵化轉化能力和水平。謝謝!
山西廣播電視臺新聞融媒體中心記者:
《規劃》編制實施將對山西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發揮怎樣的作用?規劃提出要“培育壯大專業技術人才隊伍”,請問在“十四五”期間,我省有什么樣的政策舉措能夠確保專業技術人才隊伍不斷發展壯大?
省人社廳專業技術人員管理處處長孫四軍:
謝謝您的提問。近年來,全省各級各部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大力推進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不斷優化人才發展環境,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全省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呈現加速發展、全面推進的良好局面。截至“十三五”末,我省專技人才總量達到202.4萬人,高、中、初級比例為9.5∶39.9∶50.6,專業技術人才隊伍整體素質不斷提升?!笆奈濉逼陂g,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緊緊圍繞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以專業技術人才總量穩步增長,結構更趨合理,隊伍整體素質顯著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發展環境更加優化為目標,全力推動專業技術人才隊伍高質量發展。到2025年,全省專業技術人才總量將達到230萬人左右,高、中、初級專業技術人才比例提高到10:40:50,各類企事業單位特別是民營企業專業技術人才大幅增長,培養和引進一大批引領和支撐我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為達到上述目標,有以下具體舉措:
一是實施“三晉英才”支持計劃,突出高精尖缺,采取“一人一策”“一事一議”的方式,大力培養和引進能夠引領我省產業發展、帶動區域性產業結構調整的領軍拔尖人才。建立省級人才需求信息數據庫,定期發布全省高層次人才需求信息。繼續舉辦山西·太原人才智力交流大會,打造山西招才引智活動品牌。鼓勵發展高端人才獵頭等專業化服務機構,重點培育一批有核心產品、成長性好、競爭力強的人力資源服務企業?! ?/p>
二是支持留學人員來晉(回?。﹦撔聞摌I,選擇500項左右留學人員創新創業和服務項目進行重點扶持,支持海外留學人員通過兼職、合作研究、講學、考察咨詢、中介服務等各種形式來晉創新創業。加大博士后研究人員培養力度,擴大設站數量和招收規模,提高博士后培養質量,力爭到2025年,全省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工作站達到100個,吸引500名博士后研究人員來我省入站工作。對出站后留(來)晉工作的博士后研究人員,給予專項資助?!?/p>
三是探索建立專業技術人才省政府特殊津貼獎勵制度。積極落實高端人才生活和工作待遇,想方設法解決好其配偶子女就業、教育、醫療等需求。鼓勵支持專業技術人才廣泛參加國內外學術技術交流合作。鼓勵支持專業技術人員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創新創業、創造佳績?!?/p>
四是分類推進人才評價機制改革,分系列修訂高級職稱評價標準,鼓勵有條件的市建立基層專業技術人才職稱評審委員會或評審組,單獨評審。推進職稱評審社會化,依托具備較強服務能力和水平的專業化人才服務機構、行業協會學會等社會組織,組建社會化評審機構進行職稱評審。改進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專業技術人才職稱評審辦法,滿足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以及新業態職稱評價需求,服務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實體經濟發展。進一步擴大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貫通領域?!?/p>
五是聚焦我省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和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圍繞構建先進制造業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打造全域協同城鎮化發展新格局、構筑黃河和京津冀綠色生態屏障、建設內陸地區對外開放新高地,大規模開展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繼續教育,每年舉辦35期左右省級高級研修班,重點培養培訓2500名左右高層次、急需緊缺和骨干專業技術人才。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型國有企業,建設一批省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謝謝!
央廣網記者:
“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是教育事業優先發展的著力點,也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實現“幼有所育、學有所教”的必然要求。請問“十四五”期間我省在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方面都有哪些重要舉措?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處長張愛萍:
感謝您的提問?;A教育是中央關心、群眾關切、社會關注的重要民生工程?!笆奈濉逼陂g,我們將牢牢把握基礎教育的公益性,不斷優化資源配置,提升治理能力和服務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質量,著力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努力讓群眾共享公平而有質量的基礎教育。我們將重點從四個方面發力:
一是堅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持續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將德育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加快構建大中小幼一體化思政工作體系?!?/p>
二是持續優化基礎教育學校布局。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繼續扶持認定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優化城鄉義務教育學校布局,以縣(市、區)為單位制定義務教育學校布局規劃,持續加強寄宿制學校和城鎮學校建設,有序擴大城鎮學位供給。實施縣域普通高中發展提升計劃,支持每個縣至少建好辦強一所公辦普通高中?!?/p>
三是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推動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全部達到國家底線要求和省定辦學基本標準,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認定的縣(市、區)達到20%。全面推行義務教育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推動優秀教師、校長向鄉村學校、薄弱學校有序流動?!?/p>
四是全面提升基礎教育育人質量。健全以素質教育為導向的科學評價體系,深化基礎教育教學改革,加強教學常規管理,推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激發中小學辦學活力。持續推進中小學課后服務工作,提升中小學課后服務水平,讓學生在校內學足學好。從今年秋季學期開始,在全省城區小學實施“放心午餐”工程,幫助家長解決小學生中午接送難、午餐無法保障的問題,三年實現全省全覆蓋?!?/p>
同時,我們還著眼于保障特殊群體、困難群體和隨遷子女的受教育權利。深入實施特殊教育提升計劃,提高特殊教育普及水平、教育質量和保障條件,確保所有適齡兒童少年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基礎教育。謝謝!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
“十四五”期間人社部門在實施技能富民方面要采取哪些措施?
省人社廳職業能力建設處處長張國旺:
謝謝您的提問,“十四五”期間省人社廳繼續推進新發展階段“人人持證、技能社會”建設提質增效,堅持技能就業、技能富民,把抓技能提升作為促進高質量就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根本舉措,著力造就一支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進一步增加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在更高層次上保障和改善民生?!?/p>
一是加強“人人持證、技能社會”建設。2021年全省投入20億元,開展大規模、多層次就業技能培訓,高標準全面完成國家職業技能提升“三年行動”目標,全年完成200萬人的職業技能培訓、100萬技能人才的取證任務,技能人才總量達到500萬人,占從業人員的26%以上;高技能人才總量達到150萬人,占技能人才的30%以上?!笆奈濉蹦?,全省持證人員總量達到1100萬人以上,占從業人員的55%以上。其中:技能人才總量達到700萬人,占從業人員的37%以上;中高級技能人才總量達到560萬人以上,占技能人才總量的80%以上?!?/p>
二是構建好技能培訓、政策支撐、勞務市場、信息管理四大體系。建立完善的職業技能培訓體系。構建院校、企業、社會培訓評價組織“三位一體”的職業技能培訓體系,開展多層次、多類型技能培訓、取證工作。構建行之有效的政策支撐體系。建立職業技能培訓標準,支持職業學校建立彈性學制;改革技能人才評價制度,健全技能人才多元評價體系;完善評價目錄動態調整機制,推行人才評價社會化;有序開展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學習成果互認;堅持以賽促培、以賽促訓,持續組織參加世界技能大賽、國家職業技能大賽。舉辦好省、市、縣(市、區)職業技能大賽。壯大特色開放的勞務市場體系。確保市、縣級人力資源市場場地設施配套完善、功能滿足需求、方便服務群眾,鼓勵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拓展服務內容、創新服務方式、提升服務水平。建立省內外勞務服務站,圍繞當地產業發展、務工基地、市場需求和培育勞務品牌的需要,不斷開發各地優勢培訓項目,開展有針對性的職業技能培訓,打造培訓特色明顯、培訓工種與就業崗位匹配、就業示范帶動效應顯現的勞務品牌。形成高效智能的信息管理體系。強化職業培訓實名制管理,繼續拓展培訓實名制信息管理系統覆蓋面,實現個人培訓、就業、取證、增收信息、職業技能提升專賬資金使用監管全覆蓋。將各級財政資金組織的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納入實名制管理,基本實現不進不補。在全省全面推行職業技能電子培訓券,對有培訓愿望、需求的勞動者,按照勞動者培訓意愿對應的培訓工種、等級分層次全部發放職業技能電子培訓券,實現“發券一培訓一持證一兌現”閉環管理。謝謝!
黃河新聞網記者:
今年4月12日至13日,全國職業教育大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對職業教育工作作了重要指示。請問“十四五”期間我省在推動職業教育全面提升方面有何重要舉措?
省教育廳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處處長韓瑞勇:
感謝您的提問。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我省將深入貫徹全國職教大會精神,堅持立德樹人、德技并修,加強頂層設計,做實布局謀篇,盤活職業教育資源,調整優化高職院校布局結構,創新辦學體制機制,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構建與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p>
一是完善職業教育體系。穩定中等職業教育規模,擴大高等職業教育規模,積極發展本科職業教育、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打通從中職、高職(??疲?、職業本科到專業碩士的技能型人才培養的“立交橋”,統籌發展學歷教育、繼續教育和職業培訓,形成縱向貫通、橫向融通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p>
二是建立多元辦學格局。支持政府行業主管部門、行業組織和企事業單位參與、舉辦適應我省經濟轉型發展的高質量職業教育。依法支持社會力量舉辦或參與舉辦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職業學校、職業培訓機構或混合所有制二級學院(系、部)。堅持育訓結合、長短結合、內外結合,面向在校學生和全體社會成員開展職業培訓?!?/p>
三是鞏固中等職業教育基礎地位。實施省級高水平中等職業學校建設計劃。遴選建設60所左右省級高水平中等職業學校,提升辦學實力,做強中等職業教育第一方陣。加強中等職業學校達標建設,推動中等職業學?;巨k學條件達到國家規定標準?!?/p>
四是優化調整高職院校布局結構。聚焦我省“六新”突破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重塑性調整全省高職院校布局結構,以優化存量與做優增量為重點,減少高等職業學校數量,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辦學效益和辦學質量。通過政府主導、財政支持、資產置換、行業企業參與等途徑,推動同一區域辦學類型相同或專業重復較多的高職院校合并,減少設區市所屬綜合類院校數量,形成布局合理、結構優化、特色鮮明、品牌紛呈的高等職業院校布局?!?/p>
五是推進高等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實施高水平高職院校建設計劃,重點建設10所左右省級高水平高職院校和高水平專業群,大力支持列入國家“雙高計劃”的4所高職院校,推動其增值賦能,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加強對專業布局的統籌規劃,建立學校辦學規模、專業設置動態調整機制,專業設置緊密對接我省傳統產業高端化、低碳化、智能化發展,緊密對接14個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實施品牌專業建設計劃、打造200個職業教育品牌專業;實施精品課程建設計劃、高水平實訓基地建設計劃,遴選認定200門省級職業教育精品課程,建設一批高水平專業化實訓基地,著力培養一大批弘揚三晉文化、傳承技藝技能的三晉工匠后備人才。謝謝!
馬學英:
非常感謝省人社廳、省教育廳兩位負責同志和四位處長出席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也非常感謝各位記者朋友對我們工作的大力支持?!?/p>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