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市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 更新時間:2022-06-21
呂審批生態函〔2022〕14號
關于山西呂梁中陽西合煤業有限公司
主水平(9、10號煤)延深項目
環境影響報告書的批復
山西呂梁中陽西合煤業有限公司:
你公司報送的《山西呂梁中陽西合煤業有限公司主水平(9、10號煤)延深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以下簡稱《報告書》)及報請審批的申請和相關資料已收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有關規定,以及山西省生態環境保護服務中心出具的《關于山西呂梁中陽西合煤業有限公司主水平(9、10號煤)延深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的評估報告》(晉環服務函〔2022〕40號),經研究,批復如下:
一、山西呂梁中陽西合煤業有限公司位于山西省呂梁市中陽縣金羅鎮西合村一帶。原山西省環境保護廳以《關于<山西呂梁中陽西合煤業有限公司900kt/a(4#、5#煤)兼并重組整合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的批復》(晉環函〔2011〕1786號)對該煤礦4號、5號煤層進行了批復,井田面積4.2979km2,生產規模90萬t/a;原呂梁市環境保護局以《山西呂梁中陽西合煤業有限公司900kt/a礦井兼并重組整合工程矸石場及鍋爐房變更項目環境影響補充報告的函》(呂環行審函〔2018〕2號)對矸石場及鍋爐房變更進行了批復;2018年完成自主竣工環境保護驗收(大氣、水、生態污染防治措施),原呂梁市環境保護局以《關于山西呂梁中陽西合煤業有限公司900kt/a礦井兼并重組整合工程(噪聲、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措施)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意見的函》(呂環驗〔2018〕2號)通過竣工環境保護驗收。
山西呂梁中陽西合煤業有限公司主水平(9、10號煤)延深項目井田面積4.2979km2,開采9號、10號煤層,其中9號、10號(二采區)煤層采用綜采一次采全高采煤法,10號(一采區)煤層采用綜采放頂煤采煤法,頂板管理均為全部垮落法。運輸系統維持現有系統,采用帶式輸送機。項目生產規模維持現有原煤90萬t/a,全部送西合煤業現有120萬t/a選煤廠。
該項目利用已有的工業場地、地表設施及開拓井筒、矸石場等,地表工程內容基本不變動,井下新建膠帶暗斜井、回風暗斜井,同時對現有工程存在的環境問題進行整改完善。該項目總投資40216.25萬元,其中環保投資30萬元。
二、該項目符合國家產業政策。項目礦區位于《山西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16-2020年)》規劃的晉中煤炭基地離柳礦區,符合《山西晉中煤炭基地離柳礦區總體規劃》、規劃環評及審查意見的要求。2018年取得了山西省國土資源廳換發的《采礦許可證》(證號:C1400002009111220044248),批準開采4#-10#煤層,有效期自2018年11月3日至2022年11月3日。
三、你公司在全面落實《報告書》和本批復提出的各項生態環境保護措施后,該項目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是可以接受的。我局原則同意《報告書》的環境影響評價總體結論和各項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四、主要生態環境保護措施及要求
(一)加強礦區生態環境綜合治理。認真落實水土保持、土地復墾等生態保護措施;嚴格按《報告書》要求對井田范圍內村莊、220kV變電站、220kV高壓線塔等建(構)筑物留設足夠的保安煤柱,如采煤造成民房裂縫、變形等破壞現象,由建設單位負責維修或重建;維持現有供水方案,確保居民飲水不受影響。
(二)落實大氣污染防治措施。嚴格按《報告書》要求對現有大氣污染防治設施進行整改完善,對工業場地篩分樓袋式除塵器、2座原煤倉的輸煤轉載點處袋式除塵器進行技術改造,保證出口顆粒物穩定達到《煤炭洗選行業污染物排放標準》(DB14/2270-2021)的要求。
(三)強化水污染防治措施。按照“清污分流、雨污分流”的原則,設置礦區集排水管網。優化礦井水綜合利用方案,將不能利用的礦井水送協議洗煤廠綜合利用,不外排。落實《報告書》提出的分區防滲措施,加強監測監控,確保不對地下水和土壤環境造成污染影響。
(四)落實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措施。完善現有矸石場處置設施及現場管理,矸石處置應符合《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標準》(GB18599-2020)的要求。
(五)落實環境風險防范措施。制定切實可行的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嚴格落實各項應急管理及環境風險防范措施,嚴防突發環境事件的發生。
五、項目實施必須嚴格執行環境保護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的環境保護“三同時”制度。項目竣工后,按規定程序實施竣工環境保護驗收工作。
六、呂梁市生態環境局和呂梁市生態環境局中陽分局負責本項目建設階段和運營期間的環境保護監督管理工作。 ??????????????????????????
?????
????????????????????????????呂梁市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
??????????????????????????????????????????????????????????2022年6月20日
(此件主動公開)